乔贤论坛
标题:
马尼拉人质事件生还者回忆:枪手谈笑让游客放弃夺枪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天火
时间:
2010-8-31 17:17
标题:
马尼拉人质事件生还者回忆:枪手谈笑让游客放弃夺枪
最小受害者14岁的梁颂仪勇气不逊父亲,当枪瞄准18岁的梁颂学头部时,梁颂仪突然扑到哥哥身上,她用中了两枪的瘦弱的背脊,保住了哥哥的性命
领队谢廷骏在生死关头仍对团友不离不弃。劫匪要他从车尾走到车门,他没有半点犹豫,尽忠职守至生命最后一刻
梁锦荣家庭3人被证实遇害,1人受重伤
CFP供图
重读菲律宾人质事件背后的真实人性
文/本报记者邱瑞贤
“回家的路上,我透过车窗看着天上的月亮,圆得让人心痛,不知是农历十五还是十六,又是那么亮,亮得那么冷漠。”8月29日,菲律宾劫持事件中,生还者李滢铨在博客上写下这句话。
此时,距离那桩惊世事件已经七日,但这个香港女子仍感觉自己发丝中染上的血腥味。在最绝望的14个小时里,她低头看过自己掌纹上的生命线;在感觉一生也不会停止的枪声中,她躲在椅子下为饮弹的团友默念心经。
这一天,是菲律宾劫持事件中死难者的“头七”之日,香港8万人走上街头参与无声的哀悼游行,队伍中有很多第一次参加游行的市民。
和李滢铨一样,来自香港6个家庭的20个平凡市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惨剧的主角;会成为700万香港市民期盼回家的对象;也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迸发的良知和力量。
通过电视直播目睹这场劫匪和警察交战,最终以9人丧生为代价的现实悲剧,每个人都难以抚慰自己的内心。事发一周,我们试图重组整场事件中鲜为人知的各个细节,重溯让人扼腕画面背后的真实人性,以此冀望,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这次事件让我们见识了香港人性化、人情化、充满友爱,尊重每个人生命的一面,比如导游不顾个人及时向公司汇报情况,事发后香港全城陷入悲痛,政府承诺终身照顾受影响的孤儿等等,这些都是香港精神和香港软实力的体现。
——深圳卫视特约香港时事评论员刘和平
他们用勇气诠释生命
“全团都已经回家啦,你完成任务啦,成绩是极满意,安心吧!”
那曾经是一个如此平静的上午。在惨剧发生后,游客李滢铨惊觉,虽然香港常年有几十万“菲佣”,但是对这个国家本身,她和大多数香港人一样,几乎全无认识。
他,镇定报警
自始至终从容面对死亡
在飞机从菲律宾回到香港那一刻,李滢铨走到领队谢廷骏的母亲面前,“握着她的手,不知道跟她说什么,只能说,我很想谢谢Masa,他一直很照顾团友,直到最后一刻。”Masa是谢廷骏的英文名,他喜欢日本动画中一个有勇有谋的角色,因此以其名自称。
作为一名拥有10多年带团经验的领队,谢廷骏已经记不清楚这是自己第几次带团到菲律宾。临行前,谢廷骏就和母亲不时提到带团到菲律宾的种种危险。“儿子说,要经验丰富才可以带菲律宾团,我次次都叮嘱他要万事小心!”岂料,一语成谶。
当菲律宾人罗兰多·门多萨尾随游客登上大巴,向全车人宣告,“对不起,你们现在是我的人质了”之时,这个31岁、看起来帅气时尚的小伙子是全团反应最迅速的一个。
门多萨开始不知道他是领队,指挥他坐到车厢尾部。这正中谢廷骏下怀,他不作声响,在门多萨与团友们交流的时候,趁机偷偷拨通了还未被来得及被收走的手机。
时穷节乃现。每一个危急关头,给人人性展现的时机都极为有限——给予谢廷骏的只有短短一分钟的通话机会。只有后排的团友知道,他尽力压低着声音,冷静地向电话那头的同事交代团友所在位置的状况。
事实上,直到被门多萨识别领队身份,从车尾押至车头并用手铐锁在车门处当“人肉盾牌”后,谢廷骏脸上的表情依然很冷静。那张在网络流传的照片上, 谢廷骏神态镇静。在那一刻,他依然对一切充满信心。
夜幕中,枪手情绪终至崩溃。猝然的枪响后,谢廷骏身影一斜,第一个倒下。人生中最后一次的工作任务,谢廷骏从头到尾都用最真实的反应来完成。
在回忆谢廷骏时,李滢铨热泪盈眶,“他在生死关头仍对团友不离不弃。劫匪要他从车尾走到车门,他没有半点犹豫,尽忠职守至生命最后一刻。”
在7月4日开通的微博上,他留下了这样的自我介绍:“什么都可以输,斗志不可以输!”母亲哽咽着说,儿子知道母亲一直渴望到南非旅游,曾承诺一定会带她去。这次出门前,他已计划带母亲到西贡吃海鲜大餐,庆祝母亲下个月的生日。
在康泰旅行社的网站上,有专门为谢廷骏设立的网页。网友说,数万条留言都可以化作让人心酸的一句话:“全团都已经回家啦,你完成任务啦,成绩是极满意,安心吧!”
全团最终有半数人获救,高度推崇职业精神的香港市民认为是谢廷骏的功劳,因此称他为 “香港骄傲”。无数香港人向政府发送电子邮件,要求追颁谢廷骏英勇勋章。
他们,救陌生孩子
用身体挡住亲人面前的枪口
作为唯一幸存的家庭,上周三,李滢铨和母亲一起回到香港。母亲因为惊吓过度需要休息,她一个人参加了团友的告别仪式。“风笛奏着《Amazing Grace》,很庄严,也很凄凉。我看着棺木上的白布贴着一个个团友的名字,泪水如注。”
在谢廷骏之后,第二张让人记住的面孔是一个名叫曾懿丽的女游客。临近中午时分,在先后释放老人及小孩游客的门多萨忽然让曾懿丽带着她的一双儿女下车。不过,这名40多岁的女游客一手拖着一个孩子,身后还跟了一个。
曾懿丽在电光火石间迅速作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她谎称旁边12岁的男孩汪政溢是自己的亲属,门多萨表示同意带他下车。
在自身仍处险境之时,曾懿丽这一完全下意识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心。
门多萨安排车上游客座位时,带着一家五口快乐出游的家长梁锦荣就被安排在李滢铨的身边。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李滢铨开始不耐烦起来。过了劫匪号称“今天下午3时后将有大事发生”的时限后,始终未见任何解决事件的迹象。
李滢铨暗暗和坐在身边的梁锦荣商量,梁锦荣也偷偷叮嘱子女们在行动时要协助抢枪。可惜因为枪手把谈判设定的限期往后推了又推,等待政府回应,“这让我们觉得,他是不想杀人的。”
“直到梁生扑出去救家人时,一切都太迟了。”李滢铨躲到了椅子底下,逃过了枪杀。但她看到,梁锦荣扑在了妻子身上为她挡子弹。
女儿梁颂仪勇气不逊父亲,当门多萨的枪瞄准18岁的梁颂学头部时,梁颂仪突然扑到哥哥身上,她用中了两枪的瘦弱的背脊,保住了哥哥的性命。
梁颂仪才14岁,她是最年轻的逝者。在她中枪之时,姐姐梁颂诗也同时遇害。
“第一轮枪击后,车内很静,这时天打起雷来,轰轰的一阵一阵,雨点又嗒嗒的打在车顶,车内一片死寂。车厢内很黑,枪手发现有人仍是活着时,又补充了几枪。我看到蓝色的火光打入团友的身体,原来在蠕动的身体就不再动了,连哼一声都没有。隔了好一会,又再响起很多震耳欲聋的枪声,和车身不断被打击的声音,一切都不断提醒仍生还的人,下一秒可能就会毙命。”那似乎一辈子都不能结束的枪声,至今仍回荡在李滢铨的内心。
本不应该响起的枪声
“眼睛一闭上就听到枪声,看见中枪团友身体在抽搐,不知他们是否已在往天国的路上,一直不能合眼。”
枪手一开始说“对不起” 不索要游客任何财物
枪手开枪前没威吓游客 他说想让政府关注他
事件过去一周,但是生还者的内心从没有片刻平静。
“这几天我把事情想了很多遍,心里有极大的愤怒和悲伤,还有说不出的愧疚。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没有行动起来拯救自己?为什么在漫长的等待过程后,我们仍静静期盼那似乎是永不会来的救援、把自己的命运交付那无能的政府?”李滢铨几乎是无法控制地这样追问自己。
8月23日,门多萨一上车就向游客们诉说他的诉求,他甚至一再使用“对不起”,并强调,“他不想这种事发生在我们身上,说只是想我们帮他,逼政府注意他的个案,他三番五次强调不会伤害任何人,只要我们合作帮他。”甚至,在没收游客手机时,他也没有认真检查是否人人交出;而且,这名劫匪没有查看或要求游客交出任何财物。
“在他最后开枪之前,他从来没有把枪指向我们任何一个人,从来没有威吓过我们。”李滢铨甚至记得,在开始几个小时,枪手语气平静甚至带有笑意。“我对自己说,这次事件只是闹剧,一定会圆满解决。”
中午12时许,等得不耐烦的李滢铨开始小声向坐在车后部的团友建议,一起动手制服枪手。“不过,因为当时的气氛仍非常平和,大家相信事件可以和平解决,认为如果行动失败反而会激怒枪手,所以没有行动。”
约一个小时后,门多萨用简单的英语告诉游客们,三时会让他们走,大家如释重负。
可惜,政府始终没有行动,也没有答应枪手要求。“好几次枪手开门在车门前站着时,我都想跑到他身后用力把他踢出去,也在脑中预习了很多遍,但是又怕自己不能和司机沟通,怕司机不够机警不会立即关门和开车逃走,让枪手有时间反攻……我想了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最终都没有行动,可能我只是在为自己的恐惧和怯懦找借口。”
傍晚,劫匪狂性大发,枪战完全没有预料地降临了。期间,缩在椅子下面躲避枪击时,李滢铨没想到自己能活命。最让她揪心的是此时扔进车内的两次催泪弹,“我好怕母亲会在催泪弹的攻击中发出咳声,被枪手发现。”
“枪战时间好长好长,好像永远不会完一样,我感觉到自己的头发和身上染了很多血,都是别人的血,但是下一秒可能就是自己的血了。被救出来之后,这几天都闻到血腥的味道。”这一晚,李滢铨的头发被干了的血弄得僵硬,她洗了很久很久,浓浓的血腥味让她有想吐的感觉。“眼睛一闭上就听到枪声,看见中枪团友身体在抽搐,不知他们是否已在往天国的路上,一直不能合眼。”
作者:
黄天火
时间:
2010-8-31 17:17
着急打电话的特首
香港人在游行中表现出的坚强、理性和关爱,加强了他追查真相的决心。
昨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民意调查发现,在菲律宾挟持人质事件发生后,特区政府的民望急升。32.7%受访的香港市民满意特区政府表现,较上月大幅上升10.6个百分点。其中,对于特首曾荫权的整体评分则上升至54.8分。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表示,这与港府对菲律宾挟持香港人质事件的迅速处理和回应有关,也同时加强了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
这一次,一向冷静沉稳的曾荫权在事件中向市民展现了数个至情至性的表情。
事件发生当日,就在劫持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曾荫权早在下午就设法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联络,要求尽力保障人质的安全,只可惜一直未能联络上。
在这番被媒体形容为“震怒”的声明中,曾荫权严厉斥责马尼拉人质事件的凶手冷血,对造成港人伤亡感到愤怒和悲伤,并宣布次日港府将下半旗志哀,主要官员取消不必要的公开活动。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当晚便决定凌晨派包机接家人到马尼拉,次日早上8时再派第2架包机前往菲律宾。此外,向菲律宾发出旅游警示,未出发到菲律宾的港人应取消行程,已在菲律宾旅游的港人尽快回港。
8月24日,曾荫权向公众宣告,已经派人与马尼拉政府严正交涉,要求对挟持人质事件作详细调查找出真相。甚至,在他当日发布的信息中,有一个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的强调——目前有十多万菲律宾人在香港工作,“相信他们对此事与港人一样感同身受”。这句话,让人们看到了这位以冷静沉稳著称的特区长官,内心迸发的愤怒。
随后,8月28日曾荫权发出的《香港家书》,如同给沉浸在悲痛中的香港人一针强心剂。他强调,“调查报告至少要交代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事件发生经过,当局与劫持者谈判的详细过程,特别是为什么没能答应劫持者要求来换取人质安全释放,以及警方的行动详情及背后的考虑和死伤者致命及受伤的成因。”
8月29日晚,他又诚挚地表示,对香港人在游行中所表现出的坚强、理性和关爱感到光荣,这加强了他追查真相的决心。
其中,曾荫权透露他曾在劫持事件发生过程中致电阿基诺三世但不果的信息,由此产生了一段意料之外的插曲——凤凰卫视主持人阮次山对此发表观点称曾荫权着急打这个电话是“小题大做”,立即引来了网络的极大反弹。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当即转发一条微博:“看到阮次山讲‘小题大做’这句话,我怒不可遏。公民的生死,难道不是领导人最需要保护的吗?什么叫小题大做?阮次山应该立即为这句话道歉或辞职。”
我们如何规避风险?
目睹惨剧悲痛难抑的人们,都试图找寻一个剖析的角度。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看来,事件给予人们的启示是——用著名经济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话来说,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切价值都要重新打量。香港游客的悲剧,根本教训是,人民的生命安全,需要决策机制的根本改变。
对于这次的菲律宾劫持事件,郭巍青认为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与风险。“别以为这是很深奥的概念,其实就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市场进步和技术进步,与国家治理能力之间,出现了巨大断裂,它会吞噬人的生命。”
“市场力量把香港游客带到菲律宾马尼拉那个广场上,但极其不幸地与一桩本地纠纷相交叉。地方事务劫持了全球市场,造成安全危机。”而问题是,“事情必须交给国家来办。明明是我的人被你的人侵害,但是我不可以干预你的主权,地方长官不可以给总统打电话,不可以提要求,只能回头通过极其复杂的程序做出政治决定,再通过外交管道,发出信号。中间有无数完全不透明的暗道机关。”
“于是所有人都通过最先进的传播技术看到,庞大的国家机器以及国际关系的机器嘎吱嘎吱运转了14个小时之后,竟然是满座鲜血,一车破碎,8位无辜者魂断马尼拉。”
郭巍青认为,问题不仅在于菲律宾这个国家本身。“问题在于,统一的全球市场带来的福利与机会,因为没有一个同样统一的全球机制来保障,结果就变成风险。让我们设想一下,在世界各地旅游的人一旦陷入困境,能不能有全球范围的专业队伍来解救(需付费)。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匪夷所思,其实,这是想象力欠缺问题,甚至是一个基本知识欠缺问题。因为,全球治理的需求与现存国家制度的矛盾,在理论界已经讨论了起码20年。就原则上说,如果可以有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可以有世界银行,如果可以有联合国维和部队,为什么就不能想象也可以有,比方说,‘联合国反劫持机动大队’?”
“换句话说,并不需要菲律宾强大,也不需要中国强大。需要的是相反,在全球旅游市场上,需要每个国家放弃和让渡一部分主权,并且广开资源,组建全球游客的安全保障机制。需要每个国家协助这个机制,用非政治方式,用最好的技术,救人于水火。”他表示,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终于允许国际救援力量的进入,标志着我们在根本思维上的一项重大进步。这才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国家为本。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qiaox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