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标题:
乔贤小老板带动宝石加工产业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是懒猪
时间:
2010-9-16 23:59
标题:
乔贤小老板带动宝石加工产业发展
乔贤小老板带动宝石加工产业发展
作者:朱晓琳文/图 来源:南宁日报 字数:1389
宝石加工现场
无标题.JPG
(63.75 KB, 下载次数: 8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9-16 23:59 上传
“在家门口找个‘饭碗’,工作条件和工资不比外地差,家里有事还能照应。”中午时分,记者行走在上林县乔贤镇街头,身边经过的人群不时传出这样的对话。说话的大多是中年妇女,她们工作结束后三三两两地结伴回家。是谁为这些妇女提供了这样的好差事,又是怎样的一份工作呢?带着一份好奇心,记者走进了一家建在路边的小加工厂。
还没进到屋子里,一阵隆隆的机器声就传了出来。走进屋里一看,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3排机器,工人们一字排开,面前摆着的盘子里都放着密密麻麻的小珠子,一部分工人将小珠子用镊子夹起来粘在一根铁柱上,另一部分工人则将粘好的小珠子放在打磨机上进行打磨。原来这是一家宝石加工厂。据了解,这样的宝石加工厂短短一年时间内在乔贤镇发展到了近60家。
“宝石加工分为粘面、圈面、光面、粘底、圈底、光底六个环节,缺一不可。”聊起宝石加工工序,黄秋华如数家珍。2008年底,他结束了在梧州打工的工作,返乡开起了第一家宝石加工厂,不到两年时间已经从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的打工仔成为月收入万元以上的老板。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黄秋华至今觉得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1998年初中毕业后,他就南下到深圳打工。但因为知识有限,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些苦、脏、累的重活,也是在那时才真正地意识到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打工3年之后,他回到南宁报读了南宁市交通技校,在拿到了各种操作证书、上岗证书后,黄秋华满怀信心与希望南下广东打工,但国际金融危机直面而来,他又再一次下岗了。
就在他彷徨不知前路在何方的时候,乔贤镇镇领导多次上门向他宣传有关创业知识与政策,鼓励像他这样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并鼓励他们吸纳更多的返乡农民工。于是凭借自己多年对机械的熟悉,黄秋华2009年成立了上林县乔贤镇第一家人造宝石加工厂,即上林县乔贤镇中六宝石加工厂。
“创业时乡里有政策,吸收一个工人就有1000元补贴,这给我们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很大帮助。”黄秋华告诉记者,有了镇里的补贴,办厂之初他一下子就购买了20套机器,招收了28个工人,而其中不少是像他一样返乡的农民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黄秋华的宝石加工厂已经拓展到了2家,共有机器60台,50名工人,每天产量达到4万颗左右。
看到黄秋华开宝石加工厂赚了大钱,周边的乡亲也纷纷效仿,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小小的乔贤镇上就开起了近60家大大小小的宝石加工厂,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大部分留守妇女都可以胜任,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妇女进入加工厂工作,解决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黄秋华没想到,凭借自己小小的力量,带动了全镇一个产业的发展。
“开厂的人多了,竞争自然就大,但只要是有序的竞争,就能促进产业健康的发展。”对于周边不时冒出的宝石加工厂,黄秋华并没有排斥,反而动起了从新开的宝石加工厂赚钱的念头。因为新开的宝石加工厂较多,一时间对加工机器的需求量激增。凭借自己对机器的精通,黄秋华研发出了新一代的宝石加工机,并销售给其他的宝石加工厂。
随着宝石厂越开越多,成品宝石价格也一降再降。如何能在竞争中胜出,黄秋华有着自己的想法。现在黄秋华正盘算着购买一批全自动宝石加工机,将工厂的规模再扩大一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要想生存下去,只有靠不断地提升自我。”看来,黄秋华要将自己的宝石产业再做大了。
本报记者朱晓琳文/图
作者:
黄天火
时间:
2010-9-17 22:55
乔贤加油!:D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qiaox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