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标题: 敦煌博物馆 [打印本页]

作者: 乔贤一号    时间: 2010-11-23 10:17
标题: 敦煌博物馆
敦煌博物馆
  1.北京大学图书馆
  前身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52年院系调整时又并入原燕京大学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在敦煌写本方面,藏有205号,多数是佛经,少数为道经、戒牒、道场施物疏、诸文要集、唱道文、历书、变文等杂类。另外,写卷中有于阗文、回鹘文和回鹘文与汉文夹用的残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1-2卷公布其馆藏。
  2.敦煌市博物馆
  1979年建馆。初名敦煌县博物馆。前身是敦煌县文化馆。其有关敦煌遗书的藏品,来源有二:一是1953年前后敦煌县人民政时陆续移交给县文化馆;二是历年从民间征集。有卷轴式写本315卷,其中藏文237卷,汉文78卷;又有藏文贝叶本写经8482页。藏品包括蔺国栋旧藏《天宝地志》、《星图》、《占云气书》和任子宜旧藏《六祖坛经》、《坛语》、《定是非论》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写本。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第6卷刊布其馆藏。
  3.甘肃省博物馆
  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科学教育馆,1943年改名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名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1949年以来陆续收集的敦煌写本130余件,其中包括前凉升平十二年(368)写经。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第4、5卷刊布其馆藏。
  4.甘肃省图书馆
  1916年阎士璘等以前学务公所及兰山、求古、五泉三书院书籍,组成甘肃公立图书馆,
  1942年5月改为甘肃省立图书馆,10月又改为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铭。1949年10月与国立兰州图书馆合并,改名西北人民图书馆。1953年改今名。其收藏的敦煌藏、汉文写本有3个来源:一是有关部门的移交;一是购自兰州本地;三是当地士绅捐献。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第三卷刊布其收藏。
  5.故宫博物院
  1925年建立,以收藏清代宫廷文物为主,也是敦煌文献收藏单位之一,有北朝隋唐写经、地藏菩萨像等。《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二册有著录或图版。
  6.辽宁省博物馆
  1948年建立。原名东北博物馆,1960年改今名。收藏敦煌写本100余件,有些已装裱成册。其中包括吴士鉴旧藏。内容多为汉文佛典,间有回鹘文写本。除个别书法精品曾部分发表外,其他尚未完全公布。
  7.旅顺博物馆
  前身为1917年开馆的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1918年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19年又改称关东厅博物馆,1934年改今名。日本大谷探险队成员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所获敦煌汉藏文写本639件,曾保存于此馆。1951年中国政府接收此馆时,已经遗失9件。一件辗转入藏日本天理图书馆。1954年,文化部又将620件移交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旅顺博物馆目前保存9件。
  8.南京博物院
  1950年建立,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其敦煌写本有三种来源:一是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所留存,多数为1942年在敦煌购得;一是五十年代华东文化部、苏南区文管会、苏州市文管会等单位拨交;一是历年征集和收购所得。总数约有几十件,多为佛典,但也有《老子道德经》、《春秋后国语》以及回鹘文写本。
  9.瑞典人种学博物馆(The Ethnograhlcal Museum of Sweden)
  藏有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中亚探险所获文物,以及他率领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1927-1935)成员所获得的部分文物和文书。其中有考古学者贝格曼(Folke Bergman)在张掖地区获得的回鹘文佛典41件。据日本佛教学者百济康义考证,这批回鹘文佛典原出自敦煌莫高窟第464窟,系元代回鹘文写本,同类写本在法国国立图书馆、集美博物馆、日本藤井有邻馆、羽田事纪念馆、中国甘肃省博物馆均有收藏。
  10.上海博物馆
  1952年建立。藏敦煌文献80件,其中几件可能出自吐鲁番。藏品包括陈訚、许承尧、袁克文、王树枏、吴士鉴等人的旧藏,因此品位较高,多书法佳作。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刊布其馆藏。
  11.上海图书馆
  1952年建立。其所藏187件敦煌文献有三个来源,一是五十年代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移交了一批;一是1960年接受上海博物馆一批;一是历年收购,其中包括康有为、张维、罗振玉、陈訚、袁克文、叶恭绰、许承尧、吴士鉴、李盛铎、何彦昇等人旧藏。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一些道经和世俗文书、变文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刊布其全部文献。
  12.台北中央图书馆
  系前南京中央图书馆迁台北后所设。收藏敦煌文献计144号,156件。除4件为吐蕃文佛经写本外,其余均为汉文写本。内容除3件道经外,其他均为佛教文献。抄写年代上起六朝,下迄五代。1976年12月台北石门图书公司出版《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敦煌卷子》,将写本全部影印刊出。
  13.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2年6月在原天津市第一博物馆与第二博物馆合并的基础上建立;10月,原天津美术馆并入。1955年底,又接收原华北博物馆。藏有敦煌写本共25号,其中7号存有题记,4号背面亦有文字,部分钤有李盛铎等藏印。
  14.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1958年建立。其敦煌文献有两部分来源:一是历年来征集收购所得;一是1979年周叔弢捐赠的256卷,总共350件,大多数为汉文佛典,也有一些藏文写本、汉文文书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刊布其馆藏。
  15.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五十年代初,该系自兰州市收购一批敦煌写本,共22件,其中汉文19件,藏文
  3件。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第3卷刊布其馆藏。
  16.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NewDelhi)
  该馆以1948年印度政府参加伦敦举办的展览所提供的大批艺术品为基础,于1949年8月成立。1958年中亚古物博物馆撤销,藏品悉归该馆所有。藏品分为十大类:史前考古、雕刻艺术与古代钱币、抄本、碑铭、细密画、武器、装饰艺术、人类学、前哥伦布时期艺术、西洋艺术和中亚艺术。中亚古物现由中亚古物部(Department of Central Asian Antiquities)直接管理,展品数量因时而异,其中包括敦煌壁画、绢画和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物。
  17.中亚古物博物馆(Central Asian AntiquitiesMuseum)
  印度考古局下属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1929年建立。收藏斯坦因于1900年至1901年、
  1906年至1908年、1913年至1916年三次至新疆、甘肃及内蒙古黑城等地考察所获的古代文物,诸如佉卢文木简、彩陶、泥塑、木刻、丝绸、织绵、绢画、纸画、木器、铜器、珠玉及少量写本等。斯坦因三次中亚考古的经费,第一次由英国提供,第二、三次都由英、印政府共同负担。其所获包括敦煌收集品文物,第一次原则上均归英国博物馆所有,第
  二、三次则由英、印均分。其中,写本部分归英国博物馆所有,印度只留少量样本;绘画及其他文物则归中亚古物博物馆所有,英国仅取少量样本。藏在英国博物馆的部分被各国学者广为研究,而留于印度的部分,外界尚不知其全貌。除公开展出者外,其余都有待整理,估计有11000件左右。第一次印巴战争期间,该馆曾一度关闭,1953年8月重新开放。1958年撤销,藏品转归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18.印度事务部图书馆(India Office Library)
  1801年建立。收藏原东印度公司职员及其他人士所获得的东方写本与书籍。1858年转归新设立的印度事务部管理。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归属英联邦对外关系部。1991年与英国图书馆东方写本与印本图书部合并为东方与印度事务收集品部(Oriental and India Office Collections),属英国图书馆参考部。该馆收藏有大批中亚写本,斯坦因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文献资料中与印度有关联的梵文、佉卢文、于阗文、藏文、吐火罗文等文种写本,主要归该馆收藏,其中包括1907年在敦煌获得的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敦煌写本在内的西域出土文献,梵文有数千卷,藏文3500号、木简2250号,龟兹文残片300号,于阗文卷子数百件,汉文写本136号,蒙文9件。
  19.中国历史博物馆
  1912年建立,1926年定名国立历史博物馆,建国后更名北京历史博物馆,1959年改今。历年来征集或收购部分敦煌写本和绘画,罗振玉旧藏品多在其中,也有地方馆藏品借藏者。藏品中除写经之外,不乏有价值的材料,如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旧藏的《河西支度营田使文书》、五代吴勿昌供养《八臂十一面观音像》,董文员供养《观世音菩萨与毗沙门大王像》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全集》刊出部
  分图版。
  20.重庆市博物馆
  1951年建立。该馆收藏的敦煌写本,来源于建国初西南文教部拨交、收藏家捐赠及收购。主要有《佛说佛名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般涅槃经》、《大方等大集经》、《佛说救疾经》、《普贤菩萨行愿王经》、《大智度论》等汉文写经共20余件。其中有杨增新、李居义等旧藏。除个别资料作为书法精品发表过以外,大多尚未公布。
  21.大谷大学图书馆
  收藏有敦煌写经38件,其中34件是东本愿寺前法主句佛上人捐赠,3件是句佛上人之弟、晚年任大谷大学校长的大谷莹诚秃庵文库藏本,1件是原大谷大学教授舟桥水哉三舟文库旧藏本。野上俊静主编的《大谷大学所藏敦煌古写经》正续2册,收录38件写经的图版、解题和研究。
  22.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Baverische Staatabibliothek)
  1558年建立。原为巴伐利亚州寄存图书馆。该馆藏有3件敦煌汉文写本,其中1件为唐人写《金刚经》,原为端方所藏,传云1900年前后为一德国人买走,后归汉学家福克司(W.Fuchs),1955年入藏该馆。另外两件是《大般若经》和《法华经》写本,曾由方若、鲁德福等收藏,1977年入藏该馆,注录于该馆所编《东亚收集品目录》(Katalog der Ostasien-Saamlung)。
  23.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
  该馆收藏有部分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物,来源有三:(1)大谷探险队收集品的一部分,1910年曾寄存在京都市恩赐博物馆(现京都国立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4年归东京人木村贞造所有,后被日本文化财保护委员会收购,于1967年移交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藏品目录及图版见该馆编《东京国立博物馆图版目录·大谷探险队将来品篇》(1971)。其中主要是新疆发现的美术资料。(2)通过馆际交换,入藏几幅集美博物馆旧藏的伯希和所获敦煌绢画。(3)收购的敦煌写本散件,如罗振玉旧藏《刘子》残卷等。
  24.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The Royal Library ofCopenhagen)
  收藏有14卷敦煌写本,编作16号。1915年初丹麦商人索仁森由上海到敦煌旅行时购买,并于同年10月29日捐献给皇家图书馆。1954年德国汉学家福克司(W.Fuchs)曾编过一个草目。该馆馆员彼得森(Jens O.Petersen)《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inthe Royal Library of Copenhapen)一文,编制了较详细目录,《敦煌学辑刊》1987年1期有荣新江译文。
  25.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The Harvard University Fogg Art Museum)
  馆址在美国坎布里奇。曾收藏有敦煌文物,现转入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26.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Arthur M.Sackler Museum,Harvard University)
  馆址在美国坎布里奇。属于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之一,专门收藏东方文物。原由福格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文物也转入该馆。收藏有1924年华尔纳等人在敦煌莫高窟剥取的壁画残片11件、雕像2件,在喀拉浩特(黑城)搜集的壁画3件、泥塑1件。另外,有同一来源的敦煌写本《妙法莲华经》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敦煌学辑刊》1990年 1期刊王冀青、莫洛索斯基的《美国收藏的敦煌与中亚艺术品》一文有介绍。该馆还受赠有一幅敦煌绢画,为雍熙二年(985)张郎君为圆满大师所绘十一面观音。
  27.京都国立博物馆
  该馆收藏的守屋收集品中,有72件敦煌写经,大多据称旧为李盛铎(木斋)藏卷,有关这批写经的解题目录和部分图版,已收入京都国立博物馆编印的《守屋孝藏氏蒐集古经图录》。另外,该馆还藏有松本收集品(即松本文三郎收集品)共4卷5种文献,原为大谷探险队在库车和吐鲁番发现品,部分图版已见于《西域考古图谱》。
  28.龙谷大学图书馆
  又称大宫图书馆。馆址在日本京都。收藏有大谷探险队收集品。来源有三:(1)1948年京都西本愿寺门主大谷光照将装有大谷探险队收集品的两个木箱,移交龙谷大学图书馆保存,其中包括敦煌写本、吐鲁番等地出土文书、绢画、丝织品等资料。(2)大谷探险队所获部分敦煌写本,由于研究的需要,陆续捐赠给龙谷大学。(3)探险队成员橘瑞超个人保存的6件敦煌写本,20世纪50年代捐给龙谷大学。此外,还有从其他途径购买的敦煌写本。共计65号,《西域文化研究》第一卷刊载《龙谷大学所藏敦煌古经现存目录》,公布其馆藏目录。
  29.宁乐美术馆
  馆址在日本奈良。收藏吐鲁番出土唐代蒲昌府文书,东洋文库藏有照片,题《流沙遗珍帖》。但也收藏有个别敦煌文书:《八相变》残本、《王梵志诗》写本。199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陈国灿、李永增编《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刊布其馆藏。
  30.书道博物馆
  馆址在日本东京。1936年11月中村不折以自己的住宅作为馆址建立。展出其所藏敦煌吐鲁番文书以及其它中国、日本古代文物。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主要得自晚清新疆、甘肃两地官员王树枏、梁素文、何孝聪、孔宪廷等人的旧藏,部分得自在中国活动的日本人,如老田太文、日野强、胜山岳阳、江藤涛雄、田中庆太郎等人。中村不折著《禹域出土墨宝书法源流考》(1927)一书,从书法角度介绍过部分藏品,其中写经部分的精品,刊布在《书苑》第6卷9号和第7卷2号(1942-1943)西域写经特集中。吐鲁番文书部分由金祖同刊布在《流沙遗珍》(1940)一书中。有油印本《书道博物馆所藏经卷文书目录附解说》。
  31.唐招提寺
  寺址在日本奈良。收藏有部分敦煌写经,其中一部分是该寺长老森本孝顺陆续收购后捐赠的,其中15件收录在《唐招提寺古经选·长老孝顺纳经》(1975)一书中。另外,东洋文库藏有该寺所藏敦煌写经27件的照片。
  32.天理图书馆
  馆址在日本奈良县天理市。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成立于19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购得一些敦煌文献。汉文有《论语》残片、《诗经》两种、《开蒙要训》、《社司转帖》、《张君义公验》三通、《本草》等,藏文有《无量寿宗要经》,回鹘文有《增一阿含经》、《缘起》、《十王生七经》等,西夏文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等。其中既有敦煌出土的,也有黑水城之物。此外,还有宝胜如来佛画像一幅及汉文、西夏文写本插图数幅。这些文献出土的时间和地点,有清道光七年(1872)敦煌塔倒塌后的发现,也有张大千1941年在临摹壁画的洞窟积沙中挖出人头上的粘附。最后一批人馆的是1957年初从香港商人处购人张大千蒐集的敦煌文物;也有旅顺博物馆大谷文书散佚的部分及日本中村不折的旧藏品。该馆之部分藏品曾在馆刊《图书》和所编之《善本写真集》丛书中发表。
  33.有邻馆
  又名藤井有邻馆。馆址在日本京都。1926年建立,专门收集中国古代文物,尤以所藏古玺印闻名,也收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系陆续收购所得,主要得自何彦昇、李盛铎旧藏,部分来自梁素文旧藏。内容有佛经、公私文书、文学作品、胡语写经等多种。饶宗颐《京部藤井氏有邻馆藏敦煌残卷纪略》(《选堂集林·史林》下)有简单记述。1990年该馆出卖部分敦煌写经和文书,见东京古典会编《古典籍下见展观大入札会目录》(1990年11月)。
  34. 集美博物馆(Musée Guimee)
  敦煌文物收藏单位。馆址在法国巴黎。1879年在里昂建立。1888年迁至巴黎,附有图书馆。1907年至1909年伯希和中亚探险队所获考古材料主要保存在此,其中包括绢画、木版画、丝织品等。伯希和遗稿由其夫人捐给集美博物馆,共编为346号,其中1-95、200、201号是伯希和生前发表过的论著,202-346号是未刊稿和研究笔记,其中有不少关于敦煌学的,这些遗搞陆续编入《伯希和遗稿丛刊》(Oeuvres posthumes de Paul Pelliot),整理出版,至于其中的敦煌考古材料,则陆续整理编入《伯希和探险队考古资料丛刊》,已出版的有《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本:题记与壁画》6册、《集美博物馆和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丝织品》、《集美博物馆所藏敦煌绢幡绘画解说》、《集美博物馆所藏敦煌绢幡绘画图版》。
  35. 法国国立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
  敦煌文献收藏单位。1907年至1909年伯希和中亚探险队所获文献类资料,全部入藏该馆,计有敦煌汉文写本约3600余号,藏文约2000余号,回鹘文388号,粟特文78号,于阗文66号,以及少量梵文、龟兹文、西夏文写本。其中敦煌汉文写本部分注录于该馆所编《敦煌汉文写本目录》第1、3、4卷及王重民《伯希和劫经录》和黄永武《敦煌遗书最新目录》中。藏文写本编入拉露《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写本注记目录》3册。此外,汉文写本影印于《敦煌宝藏》和《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中;藏文写本精品由麦克唐纳夫人(斯巴尼安)和今枝由郎刊布在《国立图书馆所藏藏文文书选刊》一、二辑中;粟特语文献由邦旺尼斯特刊布在《粟特文献选刊》和《粟特语文献》两书中;于阗语文献由贝利刊布在《于阗语文献集》和《于阗语佛教文献集》中;回鹘语文书则由哈密顿刊布在《九一一十世纪敦煌回鹘文写本汇编》、《敦煌回鹘文写本善恶二王子的佛教故事》等书中。
  36.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敦煌文献收藏单位。前身是1818年设立的亚洲博物馆,1930年改为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50年该所迁到莫斯科时,在列宁格勒设立分所。1991年改为今名。该所图书馆收藏有奥登堡考察队敦煌所获文献资料,编号已逾18000号,此外还有克莱门茨、科兹洛夫、马洛夫等人从吐鲁番、黑水城、和田等地收集的文献资料。汉文文献由孟列夫、邱古耶夫斯基负责整理,梵文由沃罗比耶娃-捷霞托夫斯卡娅负责整理,藏文由萨维茨基负责整理,西夏文由克恰诺夫、柯平等负责整理,现出版有《俄藏敦煌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qiaox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