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公开课”为何成了“表演课”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 |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安排老师上公开课,目的是让老师有机会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经验,汇报成长心得。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中小学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老师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为了上好公开课,一些老师甚至集导演、道具、美工等身份于一身,而学生就像演员。这种公开课俨然成了表演课,偏离了课堂设置的初衷和目的。 报道说,这种爱表演的“公开课”先是老师布置好,然后再预先进行“彩排”、精心制作。尤其是在有领导、专家和同行们参加的公开课上,老师和学生配合十分默契。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有板有眼,一切按照既定的程序走,甚至配有一些道具的加入,让热烈的课堂氛围得到最“逼真”的体现。如果说教师为了上好课而在课下精心准备,本是一件好事,值得鼓励和肯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所有这些仅仅是围绕一节公开课,仅仅是一场做给光临学校的领导和同仁们看的“作秀”,这就不足取了。 公开课“升级”为表演课,背后原因很复杂。虽是一堂公开课,承载的东西的确很重。比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的荣誉,老师自身的个人荣誉,包括职称在内的各种评选及奖励等等。正因为如此,“重任在肩”的一些公开课渐渐变了模样,变身为“表演课”,成为老师不得不背负起的一堂沉重的“必修课”。为了上好公开课,一些老师费尽心机。譬如,有老师将“差生”分开,让一些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参加公开课,等等…… 上了2000多堂语文公开课的名师于漪说:“我上公开课时,从来不搞任何彩排,哪怕教育部长来听课,也是响铃就上课,平时怎样上,公开课就怎样上。”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能像名师于漪这么做的教师为数不多。让人感到失望的是,一些教师把上公开课当做成名的工具。除了升学率外,许多教师把公开课也当成了对自己的一次“考试”。因为上好一堂公开课,如若能拿上一个全国大奖,则会扬名一方。在名利的驱使下,公开课被编排得越来越精心,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变样。 不难看出,杜绝公开课成“表演课”,根本还需从规范和完善老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入手。考核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何,应该更侧重于平时的教学表现,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而不是太看重一堂公开课。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不容轻视,些微偏差就会衍生出一些怪状。唯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引导教师踏踏实实做好功课,切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让公开课回归常态。 |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qiaoxia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