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标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座孙中山?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天火
时间:
2010-2-8 01:11
标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座孙中山?
中文影坛最近似乎掀起历史片热。 去年建国60年,大陆拍了《建国大业》,今年则请出2560岁的《孔子》。黑帮小马哥周润发摇身变成孔子老师,这个星期还带着戏中学生,到台北孔庙周游。
香港方面去年推出了《十月围城》,台湾也不落人后,国民党党史馆上周说,总统马英九有意动用建国百年基金会的费用,筹拍一部“具台湾味的国父传”,并建议请大导演李安来执导。
因为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拿出一张孙中山的照片说,马英九跟国父有明星脸,尤其是嘴巴以上的部位,神韵特别像。台湾媒体一时炒起,孙中山该由谁来演的新闻,相当有趣。
金城武?周杰伦?赵文瑄?还是马英九?贴上了两撇胡子,谁比较像孙中山?感觉还是赵文瑄气质比较好。
马英九上周出访洪都拉斯,与台湾媒体茶叙时进一步说明拍摄《国父传》的想法。他说,“国父与台湾一些典故应该把他串起来,不一定是拍剧情片,拍纪录片或者加上一点动画,效果也很好”。至于男主角,他说可以公开征求,并提到诗人瘂弦曾经演过国父。
无论谁是男主角,关键还是电影的内容以及它所投射出的历史观。特别是涉及国共历史的电影,隔了一条台湾海峡,两边会有不同的历史诠释和解读。像是上书店买历史书本那样,一拿起书就要直接跳到底页看一看,到底是大陆出版还是台湾出版的,对书中的内容大概先有个底。
书本静悄悄,躺在那里不会说话,电影则是大喇喇地,宣传片段直接传进家家户户。电影本身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国家或个人通过软性的包装去宣传历史观和文化观,特别容易达到入心入肺入脑的效果。
台湾缺乏外交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比大陆来得弱,不管是中文或英文媒体的传播,像是台湾侨务委员会为争取海外侨社而在2000年设立的宏观电视,或是为争取英语系国家读者而在这个星期正式启动的中央社英文网站,它们的辐射力度和广度,都远不如大陆布局的媒体阵容。
在政治上,台湾与大陆抢夺话语权也明显居下风,像陈水扁政府那样,冲撞了八年,结果面子里子都争不到。
随着马英九政府上台,台独士气和势力退减,以正统中华文化继承人自居的台湾,现在能与大陆争得的,应该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诠释权。
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台湾和大陆都推崇孙中山,双方预料都将各自推出纪念活动,既是历史的解释权之争,也是辛亥革命诠释权的正统之争。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前者比后者年长,但是后者又比前者在国际上有名有份,关系错综复杂。如果说是兄弟,那父亲是谁?台湾把孙中山称为“国父”,但大陆称为“革命的先行者”。大陆方面把2011年定位为“辛亥革命一百年”,台湾方面则定调“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明显各有不同政治意意涵。
上周与台湾朋友聊起马英九建议开拍“具台湾味的《国父传》”一事,对方显得不以为然,认为孙中山代表的是进取的改革形象,国民党政府如果自身改革改得不好,不管是拍电影、纪录片或动画片,都没有任何意义,在台湾社会也激不起任何涟漪和共鸣。
台湾内部也有舆论指出,马英九是为了凸现深蓝论述、凸现中华民国建国百年,才要筹拍《国父传》,当然另一自然联想是,马政府盼借“中华民国建国100年”来凝聚蓝营,拉抬气势直奔2012。
不过,面对大陆可能的文化活动强力传播,笔者认为,不管这当中涉及什么台湾内部的政治盘算,台湾应该还是要拍一部《国父传》,才能争取对历史的解释权以及文化的诠释权。大陆方面明显已经在文化和软实力上频频出击,拍了《建国大业》,又拍《孔子》,还请到A咖的王菲复出高唱电影歌曲,企图心可见一斑。明年,大陆会不会也蹦出一部《孙中山》还是什么的?
台湾版本的《国父传》八字没一撇,最终会不会拍成,还不知道。如果能够由李安执导,应该会让人期待。
李安拍过《断背山》,还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断背山”的精彩语录。如果由李安执导,会不会就像有网友贴上的无厘头标题那样,留下类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孙中山”的语录?
《联合早报》
(编辑:罗婉菁)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qiaox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