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元年:有人欢喜有人忧
新华社发表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的工作述评,让人看到在习总领导下,一年的深化改革啃下了那么多硬骨头。这里我不一一重复,只想切实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就在这两天同一群老板吃饭时,他们长吁短叹地告诉我,十几年来,第一次发现手上的“购物卡”没地方送了,相熟的官员不敢接受,不熟的官员不敢送;还有公车改革,已经雷厉风行地执行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三公消费也要画上休止符……
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年的改革啃下的硬骨头大多是拖了几年、十几年,有些甚至是我20多年前在政府工作时当局就信誓旦旦要“立即改革”的。我认为新华社对这届政府一年来方方面面的工作述评是客观的。但我也要指出,这篇长文中关于社会各界对深改元年的评价却与我的观察有些出入。
当然,官方媒体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例如新华社的稿子中处处流露出深改元年改革措施一出就万象更新,万民欢腾了,各界也都对改革高度评价与高度期待。而我的观察却是,这些啃硬骨头的改革措施一出,虽然明眼人精神为之一振,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多个层面却缺乏应有的喝彩。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归纳如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硬骨头”并不是以前历届政府不想动,而确有些是动不了的。所以当这届政府宣誓要“啃骨头”时,很多民众是抱着狐疑态度的。例如公车改革,我接触的民众就没有几个相信“官爷”们真会拍卖公车去挤公交车。多年来的忽悠与失望,让他们不可能对一些政府改革措施抱太大希望,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啃硬骨头的改革是绝不可能没有阻力的,尤其是向体制痼疾开刀,势必引起利益集团的抵制。这些抵制可能为改革设置障碍,也可能是消极怠工,还可能是散布一些对改革悲观甚至诋毁的言论。本人就留意到相当一部分感觉到自己特权地位受到挑战的官员们对改革开始多有怨言。
一些普通民众对改革的艰难程度估计不足,对改革措施与结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也是部分人对改革无法喝彩的原因。例如一些人一看到打贪官污吏了,就立马想到分钱分财;以看到一些改革措施出台,就想立马看到效果出来,这显然都是急功近利的不切实际。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因改革而损害了权益的现象。就拿今年一些限制官员权力的措施来说,措施本身明显受到民众欢迎,可当民众到某些去掉权力的单位办事时,却发现一些官员开始怠工,“无利不起早”,一些官员以前给你办事有利可图,他就很积极,让你也很“方便”,现在改革了,限制了他们的权力,他就不那么积极了。你突然发现以前习惯了的一种生活方式被改变了……对于一些缺乏眼光的人来说,这也是他们对改革失望的一个原因。
除了上述种种,还有一个不能不提,那就是过去两年,随着深化改革,政府相关部门对学界、媒体尤其是互联网舆论空间加大了治理整顿力度。打击谣言抓大V,扫黄打非关网站,条条框框限思想等等,无疑大大地收紧了言论空间。加上言论领域的立法并不明确,言论与思想者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结果在有些领域造成了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而这种现象使得媒体人、知识分子与活跃的网民们,明明看到一年来在经济、金融、文化与制度、体制改革上有很大的突破,却依然顾影自怜、欲说还休。当一个国家如此精彩的改革,缺乏了知识分子与民间的言说,只靠官媒,肯定会乏人喝彩。
为什么要纠结于“如此精彩,却缺乏喝彩”?我提出这个看法并不是基于时评人的立场——时评人的立场是始终保持对权力的警惕,尽量少去喝彩——我是从一名习总鼓励成立的新型智库研究员的角度去看问题。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实事求是,不但不损改革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到革措施与实际结果之差距,看到改革的艰难程度;可以让我们理清官方对改革的解读与民间的理解,使得改革得到民众更持久的支持——正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政府拟定下一步工作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自说自话唱独角戏,出现无人喝彩的精彩……
杨恒均 2015年1月27
新华社播发党中央深改元年工作述评
版权声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qiaoxian.net)。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5、网站法律顾问:广西通林律师事务所 电话:0771-5222666
唯一网址: http://qiaoxia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