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中文)
fake tag heuer watches replica swiss watches buy watches online best replica watch cheap fake watches swiss replica rolex replicas rolex swiss rolex replica rolex swiss replica rolex watches replica fake rolex watch fake breitling breitling fake breitling watches replica fake swiss watches replica fake watches quality imitation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 fake cartier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搜索
查看: 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2011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方案公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乔贤一号 发表于 2010-12-13 10:5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2011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方案公布
农博网--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
  农办农【2010】110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2011年度小麦油菜秋冬种技术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经济、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加快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提升秋冬种生产技术水平,在总结近几年夏季粮油抗灾夺丰收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组制定了2010/2011年度小麦油菜秋冬种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抓好落实。

  附件:2010/2011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方案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件:

  2010/2011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方案

  2010-2011年度冬小麦生产中,突出抓好“五项关键措施”,重点推广“十大主推技术”,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高技术到位率。

  一、十大主推技术

  (一)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包括耕作整地,耕翻或旋耕后耙压,适宜墒情、前茬秸秆还田后特别重视浇水造墒或镇压塌实土壤,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适期适量播种,保证播种质量,播后镇压等。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及湖北襄樊市等。

  南方稻茬麦区规范化播种技术包括水稻收获前7-10天放水,收获后适墒播种,防止烂种,挖好三沟、排水降渍,适时适量播种,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提高播种质量等。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稻茬麦田,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的稻茬麦田。

  (二)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在土壤地力、肥水较好的麦田,适当降低基本苗,半精播要求每亩13-18万基本苗,从而构建合理群体,促进个体发育,使穗足、穗大、粒重,实现高产、稳产、低耗的技术体系。适宜麦区可根据本地的生态和土壤条件确定半精播的基本苗数量,避免大播量。该技术适用于长江中下游、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等主产麦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大部及山西、陕西、新疆有水浇条件的高产麦田。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该技术是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适用于全国各麦区。

  (四)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将冬小麦底追肥数量比例后移、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和适量施氮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主要适用于北纬35-38度的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南中北部、山东与河北、山西与陕西、新疆等地有水浇条件和肥力较好的强筋、中筋麦田。

  (五)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选用节水抗旱品种、适当晚播、增加基本苗、足墒播种、增施磷肥、重施底肥等技术的应用,以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北部、山东与河北大部,山西、陕西和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等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麦田。

  (六)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以适期播种、培育冬前壮苗为基础,要求半精量播种,将50%-60%的氮素化肥作底肥,40%-50%氮素化肥后移到起身至拔节期间追施的技术体系。适用于北纬30-35度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四川、重庆及河南南部除稻茬麦以外的旱茬麦田。

  (七)稻茬麦少免耕和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少免耕机条播、板茬撒播、稻田套播麦等播种方法,以及开沟覆土、稻草覆盖、化除化控、氮肥后移等配套技术。适用于北纬30-35度麦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庆、山东的稻茬麦田。稻茬麦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以免耕和小窝疏株密植技术为基础,机械露播和稻草覆盖为核心内容,使增产、增效、培肥地力和改善环境四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水稻收获时浅留稻茬,开沟排灌,播前7-10天化学除草,用2BJ-2型简易人力播种机播种,每亩基本苗15万-20万,覆盖稻草200-300kg。适用于西南冬麦区,包括四川、重庆及鄂西、滇北、黔北、陕南等地。

  (八)旱地小麦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主要是通过地表覆盖地膜,保墒节水,提高地温,从而使旱地小麦获得高产、稳产,分地膜垄盖沟播膜际栽培和全膜覆土穴播栽培两种。秸秆覆盖技术是将秸秆还田覆于地表,起到保墒节水、培肥地力作用的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西北部地区,包括陕西渭北旱塬、延安地区的旱地麦田,山西晋南、晋东南、晋西旱塬、甘肃、等省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河北、山东、河南也可参考使用。

  (九)晚播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通过选用良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等“四补一促”技术,从而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体系。适用于各冬麦区晚播麦田。

  (十)小麦防冻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防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预防和补救小麦冻害的应变技术。我国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预防冻害的技术包括选用冬春性适宜的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补救小麦冻害的应变技术有受冻后及时浇水和追施氮素化肥。适用于各冬麦区。

  二、五项关键措施

  (一)提高整地质量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后或旋耕后进行耙压,或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偏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一是耕翻。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二是少免耕。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三是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造成冬季黄苗死苗。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种植。

  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近几年黄淮冬麦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半冬性品种种植的区域偏北,经常出现冬前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北部冬麦区应选用冬性品种,有的地区选用了半冬性品种造成冬季冻害死苗,在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是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南方多雨,渍涝严重的地区宜选用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

  五是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包括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销售价格高。

  六是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当地主要推广良种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以便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高质量。

  (三)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所以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

  (四)适期播种

  实践证明,冬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春性品种为12-14℃。培育冬前壮苗,一般要确保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50℃。一般北部冬麦区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南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10月中旬至10月25日,西南冬麦区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具体确定冬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情况等。

  (五)适量播种

  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和适宜亩穗数;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播期较早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一般北部冬麦区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20万-25万,黄淮冬麦区北片15万-20万,黄淮南片15万-18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乔贤论坛  

GMT+8, 2024-11-26 10:13 , Processed in 0.0929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