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中文)
fake tag heuer watches replica swiss watches buy watches online best replica watch cheap fake watches swiss replica rolex replicas rolex swiss rolex replica rolex swiss replica rolex watches replica fake rolex watch fake breitling breitling fake breitling watches replica fake swiss watches replica fake watches quality imitation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 fake cartier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搜索
查看: 1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猪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乔贤一号 发表于 2010-12-24 09: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养猪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广东养猪信息网 [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
  一、与饲料营养及生产管理有关的问题

  (1)与母猪料有关的问题

  (2)哺乳母猪采食量上不去、大便干。

  (3)哺乳母猪奶水不足,哺乳仔猪黄白痢多,仔猪断奶重小。

  (4)母猪断奶后发情不正常。

  原因分析:

  1、母猪采食量上不去的原因:

  (1)栏舍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足。

  栏舍温度超过33℃时,母猪的呼吸将明显加快,采食量明显下降。在南方敞开式猪舍应注意栏舍的高度,采取屋顶喷水降温或栽树及藤蔓植物来降低太阳的辐射等措施。在北方封闭式猪舍可采用负压通风、湿帘降温等措施。

  (2)配方不合理也能造成采食量上不去。

  (3)怀孕前期采食量太大,造成过于肥胖;以及分娩后第一周加料太快等都会导致哺乳期采食量上不去。

  (4)改喂干料为湿料,调整喂料时间(夏季早晚天凉快时多喂),改日喂二餐为三餐均可提高采食量。

  2、决定母猪奶水质量的主要因素:饲料的质量和母猪的日采食量。

  哺乳母猪料的消化能应达到3400千卡/kg,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8—19%,赖氨酸含量应达到0.85—0.9%。母猪在哺乳高峰期的日采食量应达到6—7kg/头。而养殖场及养殖户普遍存在哺乳母猪料质量欠佳(特别是消化能低)、日采食量不足等问题(母猪在哺乳高峰期每天需23兆卡的消化能,58克赖氨酸)。

  3、哺乳仔猪拉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1)奶水过多过少均会引起仔猪黄白痢。

  在一窝仔猪中偏小的仔猪,吃后面奶头的仔猪先拉一般是奶水过少;偏大的仔猪,吃前面奶头的仔猪先拉一般是奶水过多。可以此来判断用料水平,并加以调整。

  (2)出生后一周内就发生黄白痢,一般是卫生条件差,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应注意产房消毒和哺乳母猪进栏前的带猪消毒,可以在产前产后各一周内在哺乳料中加药预防保健(病毒性腹泻则必须结合母猪的免疫情况防治)。

  4、母猪断奶后发情不正常的常见原因:

  (1)哺乳期掉膘严重,断奶后又不注意催情补饲。

  (2)初产母猪没有达到适配体重和年龄就配种会导致第二胎发情异常(外来品种后备母猪宜在120公斤以上,7.5—8月龄,第2-3次发情进行首配)。

  (3)存在繁殖系统的疾病。

  (4)光照及运动不足、远离公猪、诱情查情措施不到位等,断奶母猪得不到应有的性刺激。

  5、促使断奶母猪发情的措施:

  (1)减少母猪哺乳期掉膘(关键是哺乳料营养水平及采食量)。

  (2)断奶前三天要适当减料(从每天6—7公斤逐步减到3—4公斤);断奶至配种要短期优饲催情(每天3—4公斤哺乳料)。

  (3)将断奶后20天还不发情的母猪与公猪一起关在运动场上早出晚归;药物催情则宜在断奶后8-9天进行,注射PG600)。

  (4)补充维生素E、A、C,微量元素硒或投喂青绿饲料等,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5)过肥、过瘦的母猪调整体膘。

  (6)有繁殖系统疾病的母猪及时治疗。

  二、疾病控制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猪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控制,经常遇到的问题有:

  (一)相当一部分养猪者养殖观念依然很陈旧,远跟不上疾病控制的需要:

  1、错误认识:

  降低成本=降低饲料配方单价成本+减少疫苗和预防用药开支。

  (1)饲料营养满足不了猪的生长需要,猪群抗病能力下降;

  (2)霉菌毒素造成免疫抑制,致使猪只抗病力下降;

  (3)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母源抗体低,容易免疫失败;

  (4)缺乏必要的消毒和药物保健措施。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密度增加,发病率上升,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增多,死淘率猛增。总之是省下了芝麻,丢了西瓜!

  2、没有真正认识并落实“防重于治”,过于相信药物和依赖治疗:

  (1)真正高水平的兽医不是会治病的,而是善于防病的。兽医的最高境界是“保健兽医”,其次是“预防兽医”,最次才是“治疗兽医”,而在许多养猪老板脑中他们的地位是相反的。

  (2)过于重视治疗,只会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缺少对全场疾病控制的系统认识;医疗费、人力耗费在病猪上过多而忽视其它猪群的管理导致恶性循环。

  (3)养猪为的是赚钱,而不是为了创指标—全年死亡率6%往往比依靠治疗努力创造的4%死亡率赚得钱更多,更轻松。

  (4)坚持猪病五不治原则:无法治愈不治;治疗费高的病猪不治;过于费工费时的不治;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不治。

  (二)硬件设施和工艺流程不足

  1.产房、保育做不到全进全出。这是控制疾病最基本的要求,有追求的养猪场老板必须要考虑尽快改造。

  2.栏舍设计不合理,保温、降温、通风等设施上投入不足。环境应激过大,猪群抗病力下降。“高温高湿”绝对是每年夏季“高热病”的重要诱因;猪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细菌性疾病往往会在高应激情况下内源性感染而暴发。

  当猪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在经营者的观念和管理水平达到较高高度的时候,猪场设施就是影响经济效益最大的因素了!

  (三)防病控病措施和方法存在缺陷:

  1、虽重视防疫,但在疫苗、消毒药、抗生素等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做到:

  (1)采购时要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有效第一,其次才是价格;

  (2)种猪固然要重视,商品猪的疫苗也不能忽视:建议商品猪免疫猪瘟、口蹄疫外,必须免疫支原体、伪狂犬(PR完全净化的场除外,因为PR和呼吸系统综合征存在100%的相关性),细菌性疾病感染严重的,“自家苗”应成为商品猪免疫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3)要注意细节:有效免疫(操作细节、免疫前后停止使用免疫抑制性药品)、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配伍禁忌、有效的消毒(消毒药的针对性选择、有效浓度、有效时间、有效用量等)、体内驱虫与体外消毒结合等。

  (4)猪场在动保产品上投入的费用成本比例合理分配应该是:疫苗50%,消毒药和保健用药35—40%,治疗用药10—15%。

  2、忽略了免疫效果的评估

  (1)要坚持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打了疫苗不等于打好了疫苗,必须通过实验室手段才能有效评估;

  (2)监控猪群带毒情况,有效控制和逐步进行场内净化工作:目前在国内猪场中,种猪群中猪瘟和伪狂犬等野毒带毒情况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乔贤论坛  

GMT+8, 2025-2-17 11:20 , Processed in 0.1124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