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中文)
fake tag heuer watches replica swiss watches buy watches online best replica watch cheap fake watches swiss replica rolex replicas rolex swiss rolex replica rolex swiss replica rolex watches replica fake rolex watch fake breitling breitling fake breitling watches replica fake swiss watches replica fake watches quality imitation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 fake cartier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搜索
查看: 1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林县:布好扶贫局 下准致富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上林县:布好扶贫局 下准致富棋

8月25日,弄良屯的村民在苗圃里护理柠檬苗木。记者 韦继川 文/图

  核心阅读

  上林县不断创新产业扶贫,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安排,2010年以来,结合33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共完成种桑养蚕、种植核桃、中药材2.5万多亩、1.8万多亩和2.3万亩。并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培植扶贫龙头企业等做法,提高产业对贫困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产业扶贫方面,布好“局”,下准“棋”。

  以奖代补:项目3+7

  “群众自主选择产业项目,参与的热情高涨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的热情上添一把‘火’。”上林县扶贫办负责人在介绍“以奖代补”推进产业发展时说,当地政府根据全县的产业布局,为贫困村提供了10个产业项目选项,项目村的群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中筛选。对群众积极主动先行实施项目的,有关部门验收后给予补助或奖励。

  “市场需要什么,群众就种什么。政府充分尊重群众自主选择发展项目的权力。”白圩镇高长村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今年,上林县投入473万元扶贫专项经费进行“以奖代补”,他们根据市场物化成本实际,把每户贫困户扶持标准由原来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5000元,减轻了他们的投入成本压力。到目前为止,全县参与核桃种植的群众就有6427户,获得化肥补贴1923吨,惠及贫困户2613户。

  以前,全县“以奖代补”产业扶持的项目只有种桑养蚕、百香果、中草药等3项,而现在增加了核桃、优质柑、葛根、花卉、茶树、农家乐、养殖等7项,乡镇还有自选的示范基地。“其实,3+7不仅仅是选项的递增,更能说明贫困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高了。”县扶贫办副主任周芳英坦言。

  为了鼓励和动员有资金、有技术、有信息,也有辐射和带动能力的经济能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这几年,上林县扶持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桑菇大棚7.8万平方米,发展桑菇套种218万棒,建成“十百千”产业示范基地11个,还培植和引导2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种桑养蚕。

  精准施策:到村到户

  “我们这里易旱也易涝。”正在苗圃里给柠檬、石榴苗木喷淋的弄良屯村民韦伟高这样说。

  弄良是西燕镇云灵村的一个自然屯,四周都是石山,有27户115人,人均仅有0.8亩旱地,去年人均收入仅为1880元,部分村民还住在简陋的泥瓦房里。今年6月,县里把弄良列为首个精准扶贫攻坚推进对象村,根据其地理环境和现有产业情况,制定了养羊扶贫工作规划。由本庄的一个养羊专业户牵头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提供种羊和技术指导、市场销售,政府为每家农户扶持2万元发展资金用于修建羊舍和购买种羊。

  记者注意到,在村后一大块空地上27间羊舍已建成,一户一间。“已经有7个农户开始有种羊入圈了。”村民说道。此外,当地政府还号召村民充分利用山地种植番石榴、柠檬,改变过去仅种玉米的做法。

  弄良的做法是上林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一个缩影。

  上林县根据一个乡镇或一个村,甚至是一个自然屯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增强扶持的针对性。如平原、丘陵为主的明亮镇、巷贤镇以优质柑种植区为重点,山区居多的塘红乡、镇圩乡则以核桃种植为重点。

  据了解,上林县要求每个贫困村都要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扶贫方案和措施。每个贫困村有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有一个增收主导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一个包抓单位、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扶贫对象识别、项目规划、资金扶持、帮扶措施和跟踪管理到村到户。

  多种模式:携手脱贫

  记者了解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以及村民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助推了上林县当地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今年3月,县里组织西燕镇候面村120户贫困户,参与村里惠民生态鸡养殖基地的“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由合作社培育鸡苗,县扶贫办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6万元采购鸡苗,贫困户养殖鸡苗,合作社负责回收销售肉鸡,既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规模的问题,也解决了贫困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我在公司里有股份,年底可以参与分红。还可以在里面打工,每天有几十块钱收入。”在白圩镇塘尾庄红心蜜柚种植基地里,一位姓周的村民乐呵呵地说。这个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方式,按每户每股6000元计算,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分红。目前,这家合作社有社员96户,其中贫困户30户。在基地生产过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农户参与劳动,按每天约70元的劳务费付给报酬,带动贫困对象脱贫。以股份合作的方式进行运作,一方面确保贫困户得到精准扶持,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贫困农户的收入,达到脱贫的目的。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是白圩镇高长村外甘节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产业化运行模式。在公司的带动下,周边贫困农户在自家楼顶种植铁皮石斛,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及销售,确保群众稳步增收。按扶贫补助标准,每户贫困户补助20平米/户的种苗,一年后贫困户可增加收入1万元,人均年收入可达到2500元。扶持精准贫困户种一次铁皮石斛就可收割5年,贫困户就有连续5年的稳定收入,降低了返贫的机率。(记者 韦继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乔贤论坛  

GMT+8, 2024-11-23 17:16 , Processed in 0.1063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